在创作中检验器材。尼康Z5究竟特别在哪?
by陈曦Stanley
在创作中检验器材。阅读本篇创评你将知道:
1. 尼康Z5的使用感受(可倾斜的触屏和扎实的手感)
2. 尼康Z5的画质表现(24MP的平衡之道以及关于动态范围的秘密)
3. 尼康Z系列相机特别的功能以及如何用好他们(多重曝光,JPEG效果和焦点堆栈)
本文照片均使用Z5拍摄:
1. 尼康Z5全画幅——不一般的新裤衩
简述——Z6的兄弟尼康
Z系列的核心优势在于轻便的机身加上新的Z卡口配套的高光学素质的镜头。这次拍摄搭配了尼康Z24-70/2.8S镜头。Z5在配置上搭配5轴防抖的24MP传感器。带有人眼/动物识别的273点混合对焦系统。大缓存的4.5FPS连拍。双UHS-II高速SD卡槽。这次因为拍摄的时间比较短,未来还会为大家带来更多尼康相机相关的创评内容。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操作——实用的触屏
尼康的机身一上手就是熟悉又扎实的手感。对于手比较大的我来说握持饱满。按键布局合理,所有基础曝光调整我可以右手单手完成。搭配24-70 2.8S这个镜头,整体和单反比肯定轻了不少。可倾斜的屏幕和灵敏的触控操作这倒是第一次让我习惯开始使用触摸选取对焦点并且对焦的操作。只要对焦方框由红变绿我就基本放心。加上回放过程当中可以轻松缩放图片检查对焦。整个对焦过程和确认对焦的过程都变得十分迅捷无痕。
不得不提的镜头操作
随着对焦环,对焦标尺,光圈环,光圈值这些配置在新一代的镜头上电子化并且销声匿迹。我一直以为我再也无法在镜头上体验这些操作和距离估焦了。直到我用了NIKKOR-S系列的镜头。电子显示屏配合光圈环,对焦环,焦距环,显示随动,数值精确(对焦环提供准确距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套机镜头24-50mm也体现出了很高的成像素质,尤其是在F8以下,清晰度基本一致。除了光圈外的其他指标,比如眩光,星芒,边角成像,相比于24-70mm也不落下风,配合轻巧的重量,和Z5搭配非常的合适。
当前镜头显示准确的对焦距离,底下的横线指示当前光圈值能覆盖的景深范围。就问,还!有!谁!
200%放大。左侧24-70mm/2.8。右侧24-50mm/4-5.6
面对强点光源抗眩光和星芒表现。两个镜头都呈现高画质,成像各有特色。左侧24-70mm/2.8。右侧24-50/4-5.6,皆设定为F10。
2. 5轴防抖全画幅24MP——全画幅的平衡之选
动态范围——不单单是用一个数字概括那么简单
虽然Z5这颗传感器的客观实验室数据还未测得。但是就从拍摄过程中来看。Z5的画质维持了尼康的强项,在动态范围表现好的同时,能够把暗区的噪声数量和形态控制的很好。动态范围指的是在一定的信噪比条件下,画面能够捕捉不同亮度的细节的能力。这句话大家理解的重心往往都在后半句,所以就会拿一个数字去比较动态范围谁高谁低。但是往往忽略了前半句。暗区的噪声形态和数量。从我用了2年的D80和5年的D800来看,再结合如今Z5的表现,尼康在这方面真的是很有一套——在高动态范围场景,ISO5000一下,暗区噪声都是均匀致密的灰白噪声为主。其他相机很多时候在这样的条件下会有彩噪,条纹状噪声,或者是各通道的暗区噪声不一致造成暗区偏绿等问题。尼康的表现一如既往优秀稳定,真的给图像的调整和后期打下了最为扎实的基础。
24MP——平衡中带有遗憾
整个相机拍摄下来的画质表现很容易让我联想到当时D800时代的备机D750。24MP对于静态图像来说大部分时候是足够的。但是在这个传感器规格下,无法满血发挥超高光学素质的Z卡口S-Line高端镜头的所有实力。连拍表现上,4.5FPS也中规中矩。以Z5的对焦能力和速度,搭配更高的连拍速度无疑更好。可能很多人觉得拍摄风光也需要连拍吗?这个问题在我这里是肯定的,以前我在手机摄影的一系列照片和文案当中就强调过多帧系统和思想对于摄影和计算摄影的意义。对于我的创作来说,包围曝光,单场景多拍,多重曝光,全景等多张拍摄是家常便饭。更快的连拍速度可以有效缩短画面中运动物体的运动幅度,对于创作将更加友好。
3. 尼康专属——尼康Z系列相机的特别功能
利用多重曝光完成机内堆栈
方便的多重曝光功能是尼康相机的传统艺能。早在D800的时期我就经常使用2-10张的多重曝光功能来实现相机内2-10倍曝光时间的延长,如果加上ND减光镜,可以轻松在机内拍摄5分钟的曝光。划重点:这个多重曝光是可以输出RAW图的。在尼康Z5和Z系列相机上,这个功能被进一步发扬光大:除了可以选择保存单次曝光的raw以外。还提供了和图像软件堆栈模式相同的重叠模式。叠加,平均,亮化,暗化。分别对应到在单张Raw档案中加入新的光线(比如拍摄星轨),降噪(绝大部分时候用于降噪),突出画面当中亮的部分或者暗的部分。
机内HDR和D-Lighting
二者都作用于JPG。对于使用JPEG出图的人来说,直出更有可用性。对于拍摄RAW+JPEG习惯的人来说,这两个功能可以用于照片效果和风格的实时反馈。我一直很强调拍摄现场通过相机出的图来确认效果,这两个功能可以帮助我们现场复盘拍摄参数是否准确。
尼康的D-Lighting出现的比机内的HDR还要更早。二者都是为了提升照片的阴影细节可见程度出发的。D-Lighting主要是在曝光尽可能保护高光的情况下,单张曝光,通过提亮暗部来还原细节。HDR则是将两张不同曝光的照片进行融合(最高相差3EV),来保留高光和阴影细节。D-Lighting功能适合拍摄街头等抓拍一类的题材时候,利用直出的JPEG来判断效果。HDR功能适合拍摄大场景和风光的时候,帮助我们调节包围曝光等参数:如果直出的HDR效果很差,那大概率证明两张相差3EV的raw也比较难还原所有细节。这时候可以调整包围曝光的张树或者步进,来覆盖更宽广的环境动态范围。
焦距变化拍摄
其实我觉得这个功能应该被称为——对焦变化拍摄。在拍摄前景距离很近的风光以及微距的时候很有作用。通过相机内部设定,拍摄不同对焦点的照片序列。以前我们都需要手动逐级调整对焦点来完成拍摄。现在程序自动完成,过程迅速,操作方便。当然,合成的过程还是要借助第三方软件的。在一些微距拍摄当中,因为每张照片的对焦清晰的区域很小,所以序列的数量很多。在广角拍摄的风光照片当中,所需拍摄的照片数较少。
其他照片: